大健康资讯专栏
“荆院健康行”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第 18期——慢性肾脏病小知识
一、慢性肾脏病的类型
慢性肾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、糖尿病肾病、狼疮性肾炎、紫癜性肾炎、多囊肾。可以到医院做详细检查,明确具体肾病类型。
(一)慢性肾小球肾炎
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发展比较慢,在疾病的早期时,患者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不适,随着病情发展,患者肾小球组织结构会受到破坏,从而引起血尿,蛋白尿等不适症状。
(二)糖尿病肾病
属于糖尿病发展而来的一种疾病,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,在糖尿病早期时,对肾脏造成的影响不明显,随着病情进展,可能会对肾脏血管和肾小球造成损害,引起水肿、蛋白尿等不适。
(三)狼疮性肾炎
由于患者免疫系统发生异常,会导致体内自身产生抗体和免疫复合物,使身体持续出现炎症反应,肾脏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后,逐渐对肾脏造成损害,引起血尿、水肿等不适。
(四)紫癜性肾炎
通常是免疫系统出现异常,导致肾小球出现炎症和损伤,长期受到炎症刺激,导致肾脏受到慢性损伤,逐渐对肾功能造成影响,患者通常会表现出皮疹、关节疼痛、腹痛等不适。
(五)多囊肾
多囊肾的患者肾脏通常会出现囊肿,在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,随着时间推移囊肿数量和大小增加后,会对肾组织和功能造成压迫和损害,比如影响肾脏正常滤过和排泄,导致肾脏慢性病变,可能会出现肾区疼痛、血尿等不适。
生活中常见的慢性肾病有很多,在疾病初期可能无法及时发现。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就诊进行体检,能够随时关注身体变化,做到早发现早治疗。
二、易患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
(一)高血压患者
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肾小球缺血硬化,夜尿会增多,尿蛋白排泄增加,可能会引起肾功能的减退,所以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务必要积极控制血压,并定期做肾脏方面的检查。
(二)糖尿病患者
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有水肿、尿蛋白、肾功能受损等情况,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话,可能会引发肾脏病受损,所以要早期进行干预。
(三)身体肥胖超重的人
肥胖不仅会增加心脏的负担,而且也会让肾脏的负担加重,从而引发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,可能会引起一些肾脏方面的疾病。
(四)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的人群
有一些肾脏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,比如多囊肾,如果家族当中有人患有相关的肾病,那么还需要提高警惕,定期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。
(五)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人
有一些自身免疫系统疾病,会对身体的多个自体组织造成损害,比如风湿性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强直性脊柱炎等,都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,继而引发狼疮性肾炎等慢性肾脏疾病。
容易患上慢性肾脏疾病的人群,除了上面为大家介绍的这几种之外,另外长期服用药物患有肝炎、早产低体重的人、有些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,也都属于较为高发的群体。建议这些人群平时应该加强锻炼,注意定期到医院做检查等,早期进行慢性肾脏疾病的防治工作。
(六)滥用中草药者
一些中草药有肾毒性,长期滥用中草药,易手发生慢性肾脏病,如马兜铃酸肾病。
三、慢性肾脏病的病因
(一)基本病因
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因包括: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、糖尿病肾病、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、肾小管间质疾病、肾血管疾病、遗传性疾病等。其中,慢性肾炎、糖尿病、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。
(二)诱发病因
可损伤肾脏,增加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有:血容量不足,例如低血压、大出血、休克、脱水等;肾毒性药物的不当服用,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(头孢菌素、万古霉素等)、造影剂和非甾体抗炎药(吲哚美辛、双氯芬酸和布洛芬等);心血管疾病:如高血压、冠心病等;肾脏疾病家族病史;肾脏结构异常;尿路梗阻;感染;器官功能衰竭(如心力衰竭等)。
四、慢性肾病的早期信号
(一)眼脸或下肢的浮肿
肾病会导致水电解质调节功能的受损,体内水钠停留过多,水分积聚在最疏松的组织或者是身体的最低的部位,引起水肿。
(二)头痛、乏力、记忆力下降、睡眠不佳
肾病可以出现头痛、乏力、记忆力下降、睡眠不佳等症状。这些都是由于合并高血压所导致的,特别是年轻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高血压,应当引起警惕,要注意除外肾脏疾病。
(三)泡沫尿
尿中蛋白尿糖增多时,可以出现泡沫尿,如果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,不易消散,应该警惕蛋白尿,泡沫较大,快速消失可能是尿糖升高引起的。
(四)夜尿增多
正常人入睡后代谢缓慢,夜尿显著少于白天,一般不排尿或者是仅排尿一次,夜问尿量约为全天总量的1/4到1/3。如果经常起夜超过两次以上,夜尿量超过全天总量的1/3,常常提示可能出现了肾脏病变。
(五)尿液检查异常
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或潜血,即使没有症状,也应该进一步做蛋白定量或尿红细胞位相检查,来明确诊断。
(六)合并其他疾病
许多疾病容易并发肾脏的损害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痛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。对于已经有这些原发疾病的患者,应该定期检查尿常规,肾病的早期发现很有必要。
(七)贫血
慢性肾功能不全常常会合并贫血,出现乏力、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,这是由于肾功能不全导致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。因此,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,除了考虑血液系统疾病以外,应除外肾脏疾病。
(八)食欲不振
早期尿毒症经常出现食欲减退、恶心、腹胜。因此,对于有明显消道症状的高血压、盐血患者,一定要检查肾脏的功能。
五、养肾指南
(一)饮食补肾
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,除了黑色的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米、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,核桃、韭菜、虾、羊腰等,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。
(二)睡眠养肾
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、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,临床发现,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,有过分熬夜、过度疲劳、睡眠不足的经历。因此,不要过度熬夜,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早睡早起,有利于肾精的养护。
(三)定时饮水
水是生命之源,水液不足,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,加重肾的负担。因此,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。
(四)运动养肾
生命在于运动,通过运动养肾纠虚,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。可用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,分别放至腰部,手掌向皮肤,上下按摩腰部,至有热感为止。可早晚各一遍,每遍约200次。此运动可补肾纳气。
(五)护好双脚
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。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,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。因此,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,睡觉时不要将双脚,正对空调或电扇;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。
泡脚最适宜的时间是每晚7~9时,这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,此时泡脚、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,达到滋养肾和肝的目的。泡脚用的容器以木盆为好。泡脚水,不能太热;以40℃左右为宜。泡脚时间不宜过长,以15~30分钟为宜。
(六)大便畅通
大便不畅,宿便停积,浊气上攻,不仅使人心烦气躁,胸闷气促,而且会伤及肾脏,导致腰酸疲惫,恶心呕吐。因此,保持大便通畅,也是养肾的方法。大便难解时,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,用力按揉,可激发肾气,加速排便;行走时,用双手背按揉肾区,可缓解腰酸症状。
(七)有尿不忍
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,就会刺激神经,产生排尿反射。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,将小便排干净。否则,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,侵害肾脏。因此,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,也是养肾的最好的方法之一。
(八)三元式站桩法补肾
两脚分开,与肩同宽,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合抱于腹前,位置与脐同高,两臂抱圆;同时两膝微屈,重心下沉,两膝关节微微向两旁打开。背略弓形,胸要含,背要拔,腰背部略向后拱,命门穴打开。这样前后、左右、上下都是圆,整个人显得十分圆润。